朗诵作文2篇
朗诵作文2篇 和十六岁的天空在一起 朗诵作文(2): 作文朗诵 ——开放展示学生文学的舞台
在进行作文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爱写,自觉地写,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和亲身体验,使自己写的东西得到许多人的认同,提供学生展示文学才华的较大舞台,我尝试开展了作文朗诵活动,即每一节课让出五分钟,安排一名学生朗诵作文。 朗诵要求:读自己写的文章,读自己反复修改过的文章,读自己的得意之作,读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为保证作文朗诵的有序进行,不出现一窝蜂或后继乏人现象,安排一名活动能力较强的同学负责具体组织,要求各位同学申报朗诵,按内容或学习小组排定朗诵顺序,每节语文课朗诵一篇作文。班级准备作文朗诵誊写本,名字为《春蕾绽放》。让学生朗诵之后誊在本子上,收入班级图书角,作为学生自写的图书传阅。每个月组织一次评选,优秀作文送交学校《春蕾苑》,推荐寄送到适合的报刊。共2页,当前第1页12 朗诵作文2篇 通过一年的实践,作文朗诵活动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把写作当成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五年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发育的旺盛阶段,具有极明显的表现欲与好胜心,一次成功的表现会使他增强自信心,使他精神愉悦,使他觉得写作的天地神奇并不神秘。朗诵了一次或几次作文,在同学们的鼓掌声中,朗诵者就必然产生一种自豪感,也必然有下一步的计划了,他再不会把写作当成负担,当成与老师捉迷藏的游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愉悦是最强的动力,成功的尝试酝酿人生的辉煌。 二、拓展了学生的习作空间,使学生更注重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真实地记录亲身感受。为了在讲台上朗诵自己的得意之作,为了博取那种欢快而自豪的掌声,同学们精心准备自己的朗诵作品。他们会筛选自己生活中最精彩的内容,比较选用最适合抒写自己情感的方式,甚至不厌其烦地向他人请教,反复修正自己的文稿。在听取别人朗诵时,也会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文章作比较,借以提高。观察是写作的源泉,开掘是写作的内核,创新的成果依赖于勤奋的积累与劳动。 三、提供了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学生不断完善,增强能力。朗诵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诸如读写听说能力,临场发挥与应变能力等等,还需辅以气质与仪表的端庄和谐。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都熟悉这句话,但没有亲身体验过。让他们上台朗诵作文,让他们表演三分钟或五分钟,也要让他们体会“台下功”的艰辛。人人都期盼成功,但不是人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只属于那些不畏艰辛,不断追求、不懈努力的人。凡是朗诵过作文的同学,对此都有清楚的认识。 四、开通阅读教学的通道,使学生在朗诵作文中明得失,有意识地学习各著名篇和语文基础知识,在系统训练中提高习作与表达的能力。让出五分钟,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一种积极的促学行为。在学生朗诵作文之后,老师指点得失,充分肯定创新和成熟之处,也指明不当或欠缺之处,诱导学生转入课文的赏析,吸取文学的营养,加强语感的训练,在已取得部分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提高。通过作文朗诵,学生有了切身的体验,学习的目的性增强了,不再把阅读与写作看作不相干的两部分了,而是把课文学习当作培养语文能力的必然途径,阅读分析的自觉性和渐进性与日俱增。作文朗诵中的欠缺,在阅读学习中总能找到对应的解决办法,那种豁然开朗的喜悦,把学生带入了心领神会、相得益彰的境界。 作文教学是技无止境的艺术,开放展示学生文学才华的舞台,大胆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在作文朗读中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能力训练,有利无弊,历久常新。 共2页,当前第2页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