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朗诵技巧
诗朗诵技巧 诗朗诵定义 朗诵是一种口语交际的重要形式和传情艺术,是朗诵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再表达的艺术活动。诗朗诵就是朗诵者用清晰的语言,响亮的声音,优美的体态,引入的动作把原诗歌作品有感情地向听众表达出来,以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也称为诗歌朗诵。 朗诵的体裁多种多样,诗歌、散文、寓言、故事、小说、戏剧,都可以纳入朗诵的范畴中。在众多体裁中,尤以诗歌被用于朗诵的最多,因为诗歌具有感情浓烈、富有韵律、文学性强、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等特点,这些特点都特别适于进行有声语言艺术创作。诗朗诵是一种艺术,要有感情,而且要通过掌握诗的语言的节奏、高低、急缓去表达感情。诗朗诵的艺术感染力是因其特点而产生的。了解其特点有利于加深对朗诵特别是诗朗诵的认识。 诗朗诵技巧 (四)艺术性 朗诵不同于传播信息的语言表达,如不同于新闻播音。人们在传播信息时,主要是为了把事情说清楚,因此,往往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样态来转化文字语言,字音、音长、音强、音色、语气、节奏的变化都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其朴实性和真实感异常重要。而朗诵则不同。因其现场性的要求,所以朗诵时声音运用有其特殊的要求。因其感情浓烈,所以朗诵时语气、节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因其声音的特点,所以要求朗诵者要通过训练增强其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等等。所有这些要求,都体现出诗朗诵艺术性的特点。 (五)综合性 朗诵艺术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它不仅要求朗诵所依据的文字作品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要求朗诵者对文字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以及有声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强,有时还要求配乐、灯光、舞美等多种因素的完美配合。这不仅要求这些因素自身的完美,还要有机配合,彼此映衬,互相促进,既不能显出弱势,也不能互相“抢戏”,否则,语言与配乐的力度对比反差过大、内容与花呢今年感的格调背离都会影响到朗诵作品的艺术效果。此外,朗诵者还应掌握一些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场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心状态,使自己传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能够真正达于受众的心目中。所以说,朗诵的艺术效果是朗诵者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六)依赖性 一般来说,朗诵都要依据一定的文字作品来进行。无论是理解稿件、引发情感,还是运用技巧、形之于声,都是在文字作品的规定之下进行的。作品基调的确定、情感的浓淡、具体表达技巧的运用都受到文字作品的制约,抛开文字作品而任意发挥是得不偿失的,那样,朗诵者将有置于无主题状态而不知所终,听众也会听得一头雾水。 (七)创作性 创作性是针对依赖性而言的。朗诵虽然要依据一定的文字作品来进行,但决不是照本宣科、见字出声,而是要对文字作品进行真正的创作。文字语言是不可能把作者的全部想法都表达清楚的,“言不尽意”既为此意,朗诵者要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将那些隐藏在文字之外的意思补充出来;同时,文字作品不可能把一句话恰切的的语气体现出来,这也要靠朗诵者运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创作;另外,朗诵者有声语言表达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动听的声音、高超的表达技巧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字作品增色,加之配乐、灯光、舞美的设计等等,都使得朗诵成为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八)欣赏性 诗朗诵并非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由于作品本身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朗诵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之朗诵者对诗朗诵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排练,并可以辅以音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因此,诗朗诵无论是在大型的文艺晚会中,还是在专场的诗朗诵晚会中,都能以其易于理解、富于变化、长于抒情等特点而为大家所喜爱。如今,众多的艺术团体还将朗诵与音乐、朗诵与歌唱、朗诵与表演相结合,创造出了朗诵音乐会、诗歌演诵会等形式,加强了诗朗诵的可看性,其欣赏性的特点更加突出了。 (九)大众性 诗朗诵艺术性的特点并不影响其大众特性的存在。除却朗诵无止境的艺术追求以外,大家还是比较容易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并且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掌握它。朗诵是一种操作简单、适应性强、老少皆宜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个人出演,还是集体配合;无论是专业表演团体,还是业余朗诵爱好者,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朗诵。另外,这种艺术形式易于大家接受也是其大众性特点的表现。共3页,当前第2页123 诗朗诵技巧 (十)号召性 诗朗诵有着强烈的情感,有着广泛的受众群,它特别适合于在群众中间进行;另外,朗诵诗歌的选材也往往是具有行动性和鼓动性,最易引起群众的共鸣,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十一)阅读的技巧 要详略得当,重读与轻读要区分开共3页,当前第3页123 |